欢迎来到丝路汇 宜天网络旗下电子商务平台
新品推荐
原价:¥1919
原价:¥1510
原价:¥8980
原价:¥8076
原价:¥6159
 丝路汇 > 陇上文化 > 正文
文化积淀——甘肃纪录片的“富矿”
更新时间:2017-10-28  |  点击次数:3211次

耶什格岔是突厥语,意思是“两个分叉的山谷”。这里是祁连山的最北端,自古就是亚欧草原最重要的天然牧场之一。从遥远的匈奴到今天的裕固族,游牧文明从未中断。2014年春天,生活在耶什格岔的裕固族牧民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干旱,盼望已久的春雨,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不期而至的春雪,羔羊的新生和意外的伤病。

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漫长岁月里一个平常的春天。

10月16日至18日,第四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期间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盛典上,来自甘肃的5部纪录片获奖。本文最开头的那段,就是张掖市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耶什格岔的春天》。除了这部纪录片,甘肃还有4部获奖作品,分别是兰州电视台制作的《中国梦·亲历》、嘉峪关广播电视台制作的《河西走廊·黑山》以及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河西走廊》《帝国的黎明》。

我省5部纪录片

本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展获奖

2012年,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展开幕,节会上,大型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河西走廊》签约。

2013年,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出台了《甘肃纪录片大省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甘肃省将围绕“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总目标,一年启动建设,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纪录片大省。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甘肃省打造纪录片大省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每年创作生产纪录片30部以上,力争每年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播出3~5部,全省纪录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纪录片产业格局。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河西走廊》登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无论是此前被网民们称为“美哭了”的灿烂夜空还是水草丰美的黑河湿地,都获得了长久的关注。12集纪录片全部播放结束后,点击率约为4000万次,打破了凤凰视频同类型纪录片的纪录,并刷新了《舌尖上的中国》凤凰视频播出时候创下的纪录。截至现在,《河西走廊》的点击率已经达到一亿七千万之多。

无独有偶,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盛典上获奖的五部纪录片中,除了现实主义的《中国梦·亲历》之外,《河西走廊·黑山》讲述了河西走廊上的黑山文明,《帝国的黎明》讲述了早期秦人的崛起之路和开国历程,《耶什格岔的春天》《河西走廊》都是历史人文类纪录片。

10月16日,第四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虽然节会以关注全国乃至于全球纪录片发展为主要承载,但甘肃纪录片的发展,因这个节会而被推动、被促进,这是不争的事实。短短几年时间,无论是甘肃各市州的电视台还是民营企业,对于纪录片的拍摄,早已经从几年前那个混沌不清的概念中苏醒过来,对于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每位前来参与的人员都可以说上一些与世界接轨的语言。

从2015年甘肃纪录片的发展来看,2013年树立的工作目标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新的航程了。

厚重的历史文化

甘肃创作纪录片的地域资源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前不久在上海电视节上发布研究报告称,从受众角度分析,中国的“纪录片热”已从“微观个体的喜爱”,向“宏观社会的流行”进一步提升。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研究专家何苏六分析,从纪录片摄制的视野看,当下的中国已不是孤立的、边缘化的被拍摄对象,纪录片镜头里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是一个很大的语境,对于纪录片的创意者、生产者而言,能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纪录片走出国门,增进跨文化传播。

这个观点,在第四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也被频频提及。

全国的纪录片,逐渐从一个相对冷门的门类,成为“25~34岁”这一中国本土高学历、高职位及高收入的纪录片观众们喜爱的节目。甘肃的纪录片,在打造纪录片大省的旗帜下,近年来也迅速得到了飞快的提升。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主任赵晓琴说,甘肃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这些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富矿,历史人文通过纪录片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手段,这几年来,甘肃的纪录片已经从少量创作者成为一个创作群体,从目前来看,这种发展是可喜的。

兰州君健文化影视公司近日正在拍摄一部关于临夏古生物化石的纪录片,纪录片中,那些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恐龙、古生物化石等通过镜头的描写,以当代的叙述语言,使现代的观众们认识了曾经几百万年前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甘肃创作纪录片最大的地域资源。

北京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道参加《河西走廊》研讨会,谈到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拍摄时建议,“《河西走廊》在叙事上用了我觉得非常有力量的一种叙事方式,把宏大的历史具体落实到几个准确的历史人物上。很多地方政府掏钱拍纪录片,又热衷于就说我们这点事。这个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把片子应该有的文化高度,降低成一个地区的高度。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要把一个地区的文化拍成国际版,用国际眼光拍地区文化,那么你的地区文化就获得了国际好评,就有了传播的可能。”

国际化叙事

纪录片发展大目标

本届电影展首次设立“韩国主题日活动”,邀请韩国作为主宾国,推出韩国优秀纪录片展映观摩、韩国创作分享论坛、中韩文化交流研讨会等活动。与会专家们认为,“国际化”,是中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国内的许多纪录片,国际化表达可能还需要加强。首先我们想好中国故事,让我们自己看明白。但是让外面人看明白,我觉得还是有难度的。文化传播,我觉得周恩来总理说过最经典的一句话,怎么向国外介绍我们的梁山伯祝英台,它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类似这样的比喻,我们现在用的还不够。”江苏台台长陈辉谈到纪录片的表达时讲到。

“我在美国生活过很长时间,也经常去使馆和领事馆,有一次让我碰到非常尴尬的一个场面,他们在处理一批录像带,名字我就不说了。都是国内各电视机构寄来的,都被当垃圾处理了。送人家都不要。为什么?因为你这种赤裸裸宣教的东西是没人要看的,好莱坞的技巧就是,不管多么高深的理论,都落实到生动的故事里面。”张同道认为,故事同样是纪录片的核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国际化传播已经开始,将根据丝绸之路沿线相关的国家,译成不同语言,力争使短片走向国际。

“今天,纪录片到了一个绝佳的时代,有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多好的纪录片,纪录片的未来应该会更加美好。”第77届奥斯卡最佳特效导演奖得主安东尼·拉莫里纳拉文,这位睿智、幽默的电影大师如是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甘B2-20150021Copyright © 2014 - 2018 esk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1558 号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09002242号-4